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以来,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,融合社会、公众、公德、科技、法学 “五大力量”,实行共治、自治、德治、智治、法治“五治”发力,为建设生态、开放、活力、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实践中,昌邑市深入推进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打造“邑谈即和”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。 96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城市社区“一对一”签订共驻共建项目,4022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所在社区网格报到,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政策宣传解读、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,市、镇街、社区三级干部参与到“邑谈即和”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中,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18万件。推行“矛调+义工”服务模式,5000多名义工围绕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,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等各类活动中,形成了社会治理服务“新力量”。截至目前,累计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等各类帮扶活动3000余次,参与义工1多万人次。
今年以来,昌邑市构筑社会治理大格局。图为“邑谈即和”工作机制展示。昌邑市政法委供图
以城乡社区建设为依托,按照“社区有网、网中有格、格中有人、人负其责”的网格化模式,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、力量下沉,在全市实现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。全市综合衡量社区内住户、单位、人口数量等情况,以居民小区、楼院等为基本单元,按照300-400户或1000人左右的规模,将全市划分为942个网格。推行“1+1+1+N”模式,社区主任担任社区网格长,社区民警担任社区网格指导员,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和若干名网格协管员,聘请选拔讲政治、有威望、有能力、作风硬的人员参与网格工作,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坚强保障。今年以来,全市网格员共采集录入信息30余万条,代办事项1200余件,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.4万余件,化解率达到90%以上。
把握社会治理工作新要求,将新时代文明创建与德治有机结合起来,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。打造“红色+”品牌,建成市、镇街、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。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710处,成为提高群众文明素养、法治观念的“主阵地”。实施教育基地“211”,即建设200处红色村史馆、10个专题展馆、1个主体展馆,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,弘扬见义勇为精神,持续完善细化见义勇为权益保障机制,建立长期支持和帮扶见义勇为人员机制。
结合智慧城市建设,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,推进社会治理向数字化、信息化、系统化方向升级。深化“智慧昌邑”建设,建成运营智慧环卫、智慧社区、智慧河湖、智慧应急等23个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,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在全省领先。建成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,采集录入城市数据信息12.4万条,使井盖、路灯、地下管线等城市部件都拥有自己的“身份证”,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。构建起集政府服务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昌邑民生热线,统一受理市民的咨询、建议、求助、投诉等事项,让市民享受到“拨打一个号码解决大小事”的便利,真正实现了“一个号码管服务”。今年以来,民生热线日均受理群众诉求和意见100余件,按时办结率100%。
发挥法学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,运用法治意识、法治思维、法治方式解决各类问题。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,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、农村社区新型调解组织、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实现全覆盖,将群众的法律难题解决在“家门口”,打通法律服务为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(马志超 郭敏婕)
标签: